课程概述
本课程的教学从管理过程出发,以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五大职能为基本框架,进行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讲授。目标是使学生全面了解管理学的体系结构,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熟悉管理活动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基本原理与方法。同时,培养和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以及科研潜质和创新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管理专业课程和开展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除课堂讲解外,还附有相关内容的实训和专题研讨,帮助同学们更加牢固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教学具有如下特色:
第一, 知识系统性强,有助于初学者学习。本课程的教学以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五大职能为基本框架,知识系统性强,内容简洁,逻辑清晰,要点突出,便于初学者全面系统领会和掌握。
第二,理论与实践结合,有助于学以致用。在相关章节讲授中结合实际案例解析或应用理论,增强实务性。在教学平台设置拓展阅读栏目,使课程基本内容进一步拓展;在课后作业中设置实战演练作业,使理论知识向实践延伸,强化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既授“鱼”也授“渔”,培养学生的科研潜质。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形成过程,不仅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而且让学生对知识的创造过程有所了解。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传统理论的批判性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科学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的基本科研素质以及不迷信权威、善于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开放性思维。
《理论与实践》课程以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为主线来组织内容体系,每个职能为一篇,加上第一篇导论(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共分为五篇、十三章。
《理论与实践》课程在编写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在以下方面形成特色:尽可能将近年来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合到相关章节中,既注重基础知识,又体现理论的发展趋势;
全部使用真实案例,既有本土企业,又有国外企业;
既有成功的企业,又有失败的企业,旨在启发学生结合管理实践对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深入的思考,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授课目标
1.全面了解管理学的体系结构,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熟悉管理活动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基本原理与方法。
2.培养和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以及科研潜质和创新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管理专业课程和开展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1881年,美国第一所大学商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创立,其使命就是通过总结传播商业知识和培养领导人才来促进世界的发展,这标志着管理学开始进入大学教育体系。1911年,弗雷德里克•泰勒出版了管理研究史上划时代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从此人类进入科学管理时代。泰勒写道: “最先进的管理应当是科学的管理,管理学应当致力于将这些科学的原理运用于所有的人类活动中去,包括家庭管理、农场管理、商业管理、教堂管理、慈善管理、政府的行政管理。”一个世纪以来,管理理论不断丰富与发展,形成了庞大的知识体系。
自《理论与实践》课程第一版出版以来,承蒙广大读者的厚爱,被重印多次,我们深受鼓舞,也感到责任重大。二十多所高校的一线教师给我们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在此我们一并表示深深的感谢。正是在这些教师的鼓励下,我们在《理论与实践》课程第一版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不断修正与完善,补充了多个新的知识点,对部分内容也重新做了调整。
延续第一版的框架结构,《理论与实践》课程依然分为五篇、十三章。第一篇主要介绍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其余四篇分别介绍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四个职能。在编写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论体系完整。《理论与实践》课程不仅吸纳了百年经典管理理论,而且涵盖了最新的理论发展趋势,注重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学习要点明确,突出管理情境体验。《理论与实践》课程第二版我们增加了多个栏目,其中在每章理论知识的后面添加了“思考题”,这对本章的内容是个基本的概括。考虑到学生没有管理实践经验,每章开篇都设计了“开篇案例”,以问题导向为切入点,带领读者先进入管理情境,再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与第一版相同,每章章末都附加了两个案例,通过案例介绍与分析,让学生领悟理论的精髓,掌握应用的技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第二版的修订过程中,我们不但更加注重语言的精练,还增加了很多例子,以方便读者理解各种管理学理论知识。
课程大纲
第一篇导论
第 1章管理与组织概述
第1节管理的含义
第2节谁是管理者
第3节组织与企业
第4节管理道德与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 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1节中外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第2节古典管理理论
第3节行为科学理论
第4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二篇计 划 职 能
第 3章决策
第1节决策的含义与类型
第2节决策的步骤
第3节定性决策方法
第4节定量决策方法
第 4章计划
第1节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第2节计划的形式与类型
第3节计划的编制过程
第4节目标管理
第5节滚动计划法
第6节网络计划技术
第 5章战略管理
第1节战略与战略管理
第2节战略环境分析
第3节战略的层次结构
第4节基本的竞争战略
第5节蓝海战略
第三篇组 织 职 能
第 6章组织职能概述
第1节组织职能的含义
第2节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第3节职位与职位设计
第 7章组织结构设计
第1节部门划分
第2节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类型
第3节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
第4节组织中的职权配置
第 8章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
第1节组织文化
第2节组织变革
第四篇领 导 职 能
第 9章领导与领导理论
第1节领导的含义
第2节领导的特性理论
第3节领导的行为理论
第4节领导的权变理论
第 10章激励理论
第1节激励概述
第2节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
第3节内容型激励理论
第4节过程型激励理论
第5节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第 11章沟通
第1节沟通的含义
第2节人际沟通
第3节组织沟通
第4节冲突与冲突管理
第五篇控 制 职 能
第 12章控制职能概述
第1节控制的含义
第2节控制的过程
第3节控制的类型
第4节有效控制的艺术
第 13章控制方法
第1节预算控制
第2节生产控制
第3节三种综合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