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婧
北大汇丰2018级MBA全日制班学生
2019年8月-2020年8月
参加 PHBSMBA - ZSBMSF 双学位项目
去年刚落地纽约时,脑海中莫名地响起我最喜欢的R&B女歌手Alicia Keys的歌曲《Empire State of Mind》,副歌激昂的钢琴音和Alicia浑厚的嗓音相得益彰,对纽约这座城市的溢美之词从歌词中可见一斑:
In New York,
Concrete jungle where dreams are made of
There's nothing you can't do
Now you're in New York
These streets will make you feel brand new
Big lights will inspire you
Let's hear it for New York, New York, New York
这首歌发表于2009年,那时世贸大厦还健在,我还是个没出过国门的小年轻。歌词中说,在纽约没有什么你做不到的,这里是梦想之都。回想我在纽约的这一年,大概只有魔幻一词可以形容吧。
学习
纽约市立大学巴鲁克学院隶属于CUNY System(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坐落于曼哈顿岛第六大道21街。地理位置极佳,因此吸引了许多在华尔街工作的老师和同学来授课和上学。
学院的课程一般都安排在晚上,少数在周末的白天。所以,你可以经常看到匆匆下班赶来上课的同学和老师。老师们也非常宽容,只要不影响上课,没有吃饭的同学边吃饭边听课也是被允许的。由于很多同学本身就来自金融行业,所以他们对实际操作类的课程作业可以完成得非常专业,甚至会被老师直接请上讲台讲解。
课程的规划是必修加选修,由于排课限制,能选的课没有想象中多,大家一般都会打听往届的口碑再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有些课由于兼职教授轮换,只在某一个学季开放,会让人觉得很可惜。
总体来说,与国内的课程比较起来,纽约的老师更喜欢引导学生做一些实操类的作业和讨论。比如,在Debt Instrument课上,教授要求我们以债券型基金经理的角度在Bloomberg终端上构建组合,十四周内每两周主动调整头寸并汇报市场表现,课程结束时汇报整个基金的运作表现和原因;上Advanced Corporate Finance时,教授带领我们每周讨论一个公司案例,通过读公司的基本信息和财务报表,分析公司经营中的各种问题;另一个大的区别是,每一门课程、每一位教授对于课堂参与和表达的要求明显高于国内。几乎所有的课都既包含考试也包含实操性的作业同时还有课程项目。要求学生不仅要学懂还要会运用和表达。
比较特殊的一门课是Business Consulting,由于受疫情影响,大家在纽约找到实习的机会变得渺茫,同时出于安全考虑,几乎所有参与该项目的中国同学都选择了这门课来替代实习的学分。
这门课只有3个学分,但丝毫不比任何一门课轻松。教授会分派真实的咨询项目给到各个学生团队去完成。我们每周除了要上咨询的理论内容,还要和客户沟通,和项目的advisor沟通,同时团队内部还要开会,和真实的咨询工作日程没有什么两样。
生活
在纽约最大的开销是住宿。纽约的公寓物业非常发达,每一座公寓楼底有健身房、洗衣房,24小时门卫可以帮忙收发快递、设施报修等,非常方便。如果住在离学校稍远的地方,比如Queens,就会有很多独栋的三层建筑,这种就没有门卫健身房这些,看上去就又是另外的风景。
吃比住要便宜,前提是你自己会做饭并且也愿意自己做饭。大多数中国人还是更习惯自己做中餐。学校旁边有中国人开的锅贴店,一份四个的煎饺4.25美元;走两个街区有一家牛肉面馆,一碗牛肉粉12美元。如果想改善伙食吃一顿好点的中餐,曼岛下城的China Town和Queens的Flushing都可以去。三个人吃一顿大概180美元。
纽约人的通勤主要靠地铁。这个城市的地铁历史悠久,几乎每年每月每日都在维修中,也就意味着随时都有可能改线,所以你必须好好地听地铁广播和关注app的通知。纽约地铁的不限次月票一个月128美元,同样可以刷公交和轮渡,还可以刷往返于曼岛和罗斯福岛之间的缆车。地铁没有路线指示牌,只显示本站的名字和方向,有时不同方向的出入口还不在一个街区,所以出门google map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文化
纽约也是个文化之都。各种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不说,图书馆里也馆藏了不少的宝贝。由于上世纪纽约还有种族隔离的政策,在各族裔的聚集区坐落着形形色色的不同族裔的博物馆。如中国博物馆、日本博物馆、非洲博物馆等。鼎鼎大名的大都会博物馆拿着学生证可以捐赠任意金额进馆参观。另外摩根博物馆作为摩根家族的私人博物馆也非常值得一去。
喜欢歌舞剧的可以去看看百老汇,纽约的电影院也经常会上映中文的电影,去年花了13美元看了《少年的你》。如果买了院线的月票的话就更便宜了。
作为图书馆的重度爱好者,我是42街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常客。我在这里上了一个学期的英语课。这个课程是纽约市为了帮助移民人群就业和获得美国公民身份而开设的免费课程。在预约并完成初步地语言测试后,你就可以和语言能力相当的各个国家的外国朋友们一起学习英语和美国的文化了。我在这里认识了更多地想要在纽约扎根下来的移民草根:日本籍的全职太太、墨西哥籍的女佣、哥仑比亚籍的熟食店打工仔,这些人让我体会到更真实更接地气的纽约。
纽约哪里的人都有。哪怕你一句英文都不会说,你也有办法在纽约生存。我记得我来纽约的第一天就被三个不同的纽约人问路,大家操着不同的口音生活在一片天空下,纽约这座城市的包容应该是少有的。
旅游
从纽约出发去全美都非常方便,最近的线路可以坐大巴去不远的费城和华盛顿游玩。如果有美国的驾驶证就更方便了,自己租一个车。周末可以找一座山hiking,冬天可以去滑雪。在山顶看日落是不一样的风景。
社交
其实只要你想认识人,到处都是资源。学校有校友库,也有专门的课程教你如何做15秒的elevator pitch。仅学校提供的资源就很丰富了,当然校外的各种各样的NGO也会组织各种活动,可以认识不同的人。
疫情
我家是湖北的,所以纽约还没当回事儿的时候,我的警戒心就很重了,在口罩和消毒液还没那么紧缺的时候我就屯够了宅家必备物资。有幸整个疫情期间,我和室友们都安然度过。
疫情期间我正好国内和美国的消息都看得到。老家的疫情当时很严重,我和父母天天都要视频。后来纽约疫情很严重的时候,换他们天天视频打过来。怎么说呢,都很严重,但也没那么严重。每个城市每个文化有它自生的顽强的存在理由。我在美国看得到政客的做秀,也看得到医护的坚守,看得到确诊和死亡数不断扩大,也看得到非要跑上街的人。有安静地自我隔离者,也有上街打砸的人。
好长一段时间NYPD、FDNY的警笛声日日夜夜不停作响,直升机、测量船各种出动。电视台天天直播晚上纽约宵禁的路面实况,但尘埃落定,我和小伙伴们都平安健康地回到了国内。
尾声
之所以用魔幻来形容纽约的这一年是因为,我在那里度过了完全不同的上半年和下半年。如果说上半年我是忙于学习、社交和体验生活,那么因为疫情的下半年则是体验了在焦虑中思考和决策。
于我个人而言,疫情影响了我的整个留学规划,但也让我看清楚了一些事实,更让我去想了很多以前没有想过甚至不敢想的事情。当你看得足够多,听得足够多时,你更能判断一个文化的底层和自己是不是可以相融,你更能清晰地知道自己害怕什么、在乎什么、真正值得追寻的是什么。
如今我的脑海里响起的已不再是Alicia的歌,取而代之的是,
When a man knows what he lives for, he can endure any kind of living.
—— Nietzsche
人们终其一生,都会探寻自我。
于我而言,纽约之行是这个探寻自我的过程中的浓重一笔。